浙江队高层懂球迷!不断推出新人的同时,踢球风格也颇具欣赏性。_汪士钦_中超_王钰栋
再不给年轻人机会,中超就真的只剩老胳膊老腿了。——浙江队二零二五赛季把这句话写进了每一场首发名单里,球迷看完只想说一句:原来青春真的可以当饭吃。
开场哨一响,球迷非常担心的新人会不会被吓懵根本没出现。
刘浩帆、汪士钦、张爱晖、王钰栋四个名字像弹幕一样刷屏,平均年龄21岁,却踢出了比外援还快的节奏。
卡内达把外援摁在替补席的画面,在中超真的像把法拉利钥匙交给实习生,偏偏这实习生一脚油门踩到底,还不翻车。
数据不会骗人。
前8轮,浙江队U23球员总出场时间达到全队41%,全联盟第一;同时球队场均射门13.7次,比去年多了3次,进球却多了5个。
简单说,年轻人不仅没拖后腿,反而把油门踩得更猛。
更狠的是,他们丢球后反抢速度比上赛季快了0.8秒——这0.8秒在中超足够完成一次就地反击,球迷看得爽,对手直接懵。
为什么敢这么玩?
俱乐部给的定位很实在:不争冠,不保级,就卡在中间练级。
听起来像躺平,其实是把中游玩成了青训实验班。
去年卖掉的两位主力中场套现了4000万,转头砸进青训基地和数据解读团队,连都加了一道低糖高蛋白窗口,怕小球员长不壮。
球迷调侃:别的队买人,浙江队买未来。
踢球风格更直白:不摆大巴,不卧草,后场拿球三脚之内应当往前送。
这种自杀式踢法以前只有保级队才敢赌,如今成了年轻人的日常。
王钰栋在对阵三镇时那个后场长传直接找前插的刘浩帆,40米距离一脚打穿,解说员嗓子都喊劈了。
球迷说,这哪是中超,明明是FM游戏开了进攻心态。
当然,翻车时刻也有。
第三轮被申花灌了三个,后防线像没睡醒。
但卡内达没换人,反而让失误的汪士钦继续踢满全场。
赛后发布会一句犯错才能长记性直接冲上热搜。
三天后汪士钦就用一次门线解围把分捞回来,球迷弹幕刷屏:原来教练真懂成长痛。
非常让老球迷感慨的是,俱乐部把青训教练塞进一线队教练组,训练课U17梯队直接跟一队合练。
16岁的替补门将每天给大哥哥们捡球,捡着捡着就混了个团宠称号。
这种梯队不隔离的做法,在中超几乎绝迹,浙江队却玩成了日常。
有家长看完消息后给孩子报名试训,客服电话被打爆,青训部连夜加开两期夏令营。
说到底,浙江队只是把长期主义翻译成了球迷能看懂的语言:别怕输球,怕的是没人接班。
当别的队还在算积分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算三年后谁还能跑得动。
球迷如今非常期待的,不是下一场赢几个,而是下一张首发名单里又会出现哪个陌生又兴奋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