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创造联赛之最,三个角度分析,中超球队存在同样问题_主教练_塞蒂恩_球员
北京国安主教练塞蒂恩的突然辞职,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圈内圈外的阵阵涟漪。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个人及家庭原因”,但背后的故事,恐怕远不止这般简单。
作为中国职业联赛的元老级球队,北京国安队三十余年风雨兼程,经历过辉煌的巅峰,也跌入过黯淡的谷底。在这漫长的征途中,他们创造了一项令人唏嘘的联赛纪录——先后有21位主教练在此执掌教鞭。这还不包括多次临危受命,以“救火队员”身份回归的沈祥福、魏克兴和谢峰。
要知道,同样是自甲A时代便一路走来的老牌劲旅,山东泰山队至今也只经历了16位主教练,上海申花队更是只有14位。如此频繁的换帅,在中超乃至世界足坛都实属罕见。
回顾北京国安的中超历程,执教时间最长的主教练是李章洙。而唯一一次捧起联赛冠军奖杯,却是在李章洙离任后,接手球队仅仅7轮的洪元硕。此后,国安队便陷入了主教练频繁更迭的怪圈,特别是施密特离任后,近五年更是几乎一年一换。
倘若教练员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又何至于如此频繁地更换?这不禁让人产生一连串的疑问:
真的是教练的问题吗?
俱乐部和管理层是否真的毫无责任?
主教练的选择,是否与俱乐部的长远规划相契合?
让我们逐一剖析这些问题。
首先,如果问题出在教练身上,那么当初又是谁将他们选中的?在选择之初,他们是否符合俱乐部的预期?如果不符合,那么当初拍板决定的人,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由此,引申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俱乐部和管理层没有责任,那么责任似乎只能归咎于球员和主教练。然而,教练员是由俱乐部选择的,因此责任的大头还是在球员身上。可是,球员的培养同样是俱乐部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责怪球员,显然有失公允。此前,张玉宁和王刚之间爆发的冲突,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深究起来,难道他们真的不想赢吗?
那么,第三个问题便呼之欲出:俱乐部到底有没有长远规划?如果说主教练的选择与俱乐部的长远规划相符,这又真的能站得住脚吗?从球员到教练,从青训体系的建设到俱乐部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又有哪一点真正符合预期?恐怕俱乐部自身都不敢拍着胸脯保证:“我们没有任何问题!”
最终的结果,往往只能是将矛头指向球迷。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非北京国安独有,而是中超绝大部分俱乐部的通病。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便迫不及待地举行颁奖仪式、大肆吹嘘、四处露脸。可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急于寻找替罪羊,比如塞蒂恩这样的“外来和尚”,来转移矛盾、推卸责任。
如果俱乐部能够拿出一点团结协作、卧薪尝胆的态度,球迷们或许还会感受到一丝真诚。要知道,即便塞蒂恩执教成绩不尽如人意,他也曾是巴塞罗那的主教练。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惋惜的,那或许就是当年没有给施密特更多的时间。至少在那段时间里,北京国安的球迷们还能看到希望的曙光。那是一段充满激情和期待的日子,如今想来,依然令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