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蒂恩最大的不甘,就是被北京国安抛弃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_球员_问题_教练
北京国安的动荡,塞蒂恩的黯然下课,无疑是这个赛季中超联赛的一抹灰色。然而,围绕这次换帅的风波,诸多疑问与争议也随之浮出水面。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赛季初,国安为何选择了塞蒂恩?尽管他在巴萨的经历不堪回首,但俱乐部看中的是他与球队技术流风格的契合,传控战术的精髓,以及应对强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预算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塞蒂恩被视为一个务实的选择。当时的国安,或许并未将争冠作为首要目标。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正如球迷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安的问题并非仅仅出在教练身上,球员的自律性和职业素养同样堪忧。俱乐部管理层在引援上的眼光也备受质疑,选择塞蒂恩这样一位战术理念固执的教练,是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不可否认,塞蒂恩是一位有想法的教练。但他的战术体系,却遭遇了“9AT变速箱配单缸发动机”的尴尬——国安的球员配置,难以支撑他理想中的足球。在如今中超普遍面临资金困境的情况下,大手笔引援已成奢望。塞蒂恩的“细糠吃多了,粗粮细作做不来”,更让球队的困境雪上加霜。
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是教练的执教能力,还是球员的个人能力,亦或是俱乐部自身的管理问题?这几年,国安频繁换帅,却始终未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正如今年上半年的泰山队一样,国安内部的问题早已积重难返。
塞蒂恩在场上的临场指挥,也饱受诟病。客场对阵山东泰山,0:2落后时毫无调整,半场0:4后依然无动于衷,最终0:5的惨败,彻底击溃了球员的心理防线。面对申花、海港、成都、泰山、河南等强敌,对手总能抓住国安的弱点痛击,而塞蒂恩却始终未能做出任何改变。他在场边显得木讷迟钝,与球队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上半程的不败战绩又是如何取得的?是昙花一现,还是另有隐情?如今,国安输球,俱乐部总是将责任推给裁判和教练,却不敢问责球员。缺乏对球员的严格管理和高标准要求,已经成为中超俱乐部的通病。这种纵容“熊孩子”的培养方式,才是中超球员缺乏进取心和拼搏精神的根本原因。
塞蒂恩最大的不甘,或许是被国安抛弃的方式——连一声再见都没有。如今,换帅能否让国安走出困境,尚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从自身查找问题,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之道。国安想要重塑辉煌,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