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晖离开亚泰超3个月,传跟4队有联系,但还没动静_球员_教练_中超
118天,4家俱乐部传过绯闻,0份正式offer。 这就是前长春亚泰主帅谢晖如今的处境。
从5月7日那天亚泰官宣他下课至今,这位曾经在中超掀起“压着打”风暴的教练,他的电话似乎再也没有为任何一支中超俱乐部响起。 武汉三镇、深圳新鹏城、梅州客家、甚至山东泰山,这些名字都曾和他联系在一起,但最终都无声无息。 这不禁让人疑惑,这位曾经的中超风云教头,为何突然无人问津?
谢晖从亚泰下课,直接原因再简单不过:成绩说话。 2025赛季中超前11轮战罢,他带领的长春亚泰队只交出了1胜2平8负的惨淡答卷,排名联赛垫底。 尤其是在客场0比3惨败给保级直接竞争对手青岛海牛后,远征的亚泰球迷直接在现场高喊“谢晖下课”。 那场比赛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成绩差的背后,原因要复杂得多。 亚泰队在赛季前进行了一次大换血,转出了多达14名球员,包括核心塞尔吉尼奥,虽然引进了10人,但效果并不理想。 新援的表现甚至不如老将谭龙一个人来得管用。 球队阵容配置存在明显缺陷,后场和中前场实力有限,中场核心球员的受伤更是让整个中场塌陷。
谢晖推崇的“压着打”战术,在面对现实时显得有些无力。 这种战术需要球员具备充沛的体能和快速的攻防转换能力,但亚泰的球员普遍年龄偏大,外援配置也算不上出色。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你想压着打,对手可不答应。 数据显示,谢晖执教的24场比赛中,有多达17场控球率超过55%却没能赢下比赛。
更让人头疼的是更衣室的问题。 谢晖自己曾坦言,除了业务上的交流,他很少与球员交流其他方面的东西。 这种纯粹的“职场关系”在欧洲或许行得通,但在中国足球的环境里,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有八卦甚至说,在大连人时期,谢晖和很多球员连微信都没加。 当球队遇到困难时,这种疏远的关系很难产生凝聚力,球员可能会认真踢球,但很难为你玩命。
谢晖在中国足坛确实是个“另类”。 本土教练要想成功,往往要么走“大哥”路线,像于根伟、李霄鹏那样,能和球员称兄道弟;要么成为“教父”一样的角色,像徐根宝那样,让球员心服口服。 但谢晖却选择了一条欧洲职业教练的道路,和球员保持距离,只关注业务本身。 这种风格本身没有对错,但问题在于,他想走“职业化”这条路,但他的能力却还不足以匹配这种执教方式。
媒体人李璇点评谢晖时说得挺客观:“纯足球层面,他还是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对足球的理解也相对比较成型。 ”但她也指出,“大众对他普遍的争议都是他行为方式上的,包括在对球员要求时的表达上,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太过激烈,不容易被球员接受。 ”谢晖不够油滑,甚至显得有些偏执,这种性格在顺境时可能是优点,但在球队遇到障碍时,往往成为明显的缺陷。
谢晖的执教轨迹也呈现出一个令人担忧的模式:“二年级魔咒”。 无论是在大连人还是在长春亚泰,都是第一个赛季表现尚可,第二个赛季就急剧下滑。 这种不稳定的带队战绩,让任何有意邀请他的俱乐部都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如今的中超俱乐部在选帅上更加务实,更看重“性价比”。 像梅州客家这样的中小俱乐部,根本承担不起谢晖的年薪要求,他们选择了更便宜的本土教练。 而深圳新鹏城和山东泰山这些不差钱的俱乐部,却又有些看不上谢晖。 谢晖就这样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中超教练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25赛季中超俱乐部平均投入比2024年下降了23%,长春亚泰全年的引援预算只有800万欧元,却要求球队进入联赛前八。 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任何教练都难以应对。
外教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2024赛季中超16支球队中,只有3队选用土帅。 韩国教练在中超的影响力明显增强,新赛季中超、中甲共有6名韩国籍主帅。 他们的职业态度备受认可,而且身价相对较低,对俱乐部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离开了亚泰,但谢晖并没有完全离开足球。 他代表上海足球明星队去了“村超”踢比赛。 在老甲A比赛开打之后,他有可能成为上海老甲A队的新帅,范志毅这位申花冠军名帅将辞职让位。 至少在这片赛场上,谢晖还能继续他的足球梦想。
从抖音数据来看,谢晖的“压着打”战术视频获得了超过2000万的点赞,可见其理念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批评他“不尊重裁判”的评论也达到了140万条。 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也许正是他执教生涯的缩影。
谢晖的案例也折射出中国本土教练的整体困境。 2025年中国足协认证的本土教练只有427人,其中具备中超执教资格的不足50人。 在战术创新、心理建设、国际视野等方面,本土教练面临着系统性的短板。 当联赛越来越依赖资本和外援时,本土教练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了历史最低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