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再现争议判罚!特谢拉踩踏事件持续发酵,足协官方认定应红牌_裁判_评议组_执法
中超联赛裁判争议再起:特谢拉踩踏事件暴露判罚体系深层问题
在2025赛季中超第23轮焦点战中,上海申花外援特谢拉的一次危险动作引发轩然大波。比赛第40分钟,特谢拉在拼抢中直接踩踏武汉三镇球员邓涵文的小腿,主裁判邢琦在VAR介入后仅出示黄牌,这一争议判罚立即成为赛后舆论焦点。
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组在赛后报告中明确指出,特谢拉的犯规动作已构成\"危及对方安全\"的严重违规,按照规则应当直接出示红牌。评议组确认VAR介入程序正确,但裁判最终改判黄牌属于明显的红牌漏判。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武汉三镇最终以1比0获胜且未提出申诉,但鉴于该判罚涉及联赛判罚尺度统一性问题,足协仍将其纳入重点评议案例。
裁判邢琦的执法能力正面临严峻质疑。本赛季已多次出现重大误判:第19轮青岛西海岸对阵河南队时漏判终场点球;第4轮长春亚泰与武汉三镇的较量中,又出现点球和红牌的双重漏判。更引人关注的是,上海申花本赛季已不止一次从争议判罚中获益——此前蒋圣龙踩踏吴亚珂的犯规同样被评议组认定为应直接红牌,但当场仅以黄牌警告。
数据揭示出更令人忧虑的趋势:2023赛季前二十轮统计显示,重大错漏判数量同比激增40%,场均争议判罚达2.3次。更严重的是,相同危险动作的判罚一致性不足43%,VAR介入标准差异率高达67%,反映出裁判执法的系统性缺陷。
深层次问题在于陈旧的裁判培养体系。当前35岁以下主裁判占比不足15%,年轻裁判成长通道狭窄。不透明的考核机制导致部分低准确率裁判仍长期执法关键赛事,封闭的问责体系更使评议过程缺乏必要监督。
日本J联赛的成功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自2004年成立职业裁判联盟后,其裁判国际排名从亚洲第8跃升至第1,现拥有6名具备世界杯正赛执法资格的国际级裁判。反观中国,在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竟无一人进入亚足联精英裁判名单。
改革迫在眉睫。建议将裁判管理从足协剥离,成立独立职业裁判公司,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如赛后公布VAR沟通记录、引入第三方评估等。裁判公信力是联赛健康发展的基石,当中超赛场屡屡因判罚争议失焦,不仅损害单场比赛的公平性,更将影响中国足球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前景。唯有进行体系化、职业化的深度改革,才能实现判罚的准确性、统一性和公信力,为联赛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