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为什么不选乔丹而选他?
开拓者在1984年的选秀可能是NBA历史上最早的“小机器人笑话”:
——开拓者手握榜眼签,他们得选谁?
——那肯定是伟大的迈克尔-乔丹吧。
——查尔斯-巴克利确实也天赋异禀。
——原来约翰-斯托克顿也在那一届。
——萨姆-鲍维是谁?
萨姆-鲍维就是开拓者在1984年选秀大会上不选乔丹而用榜眼签选择的中锋。
那么问题来了:鲍维究竟什么水平?开拓者当年为什么会跳过乔丹选择鲍维?
如果追溯起来,其实开拓者以及火箭等队最看好的年轻人并不是鲍维和奥拉朱旺,更不是乔丹,而是帕特里克-尤因。尤因有当时最受人们追捧的厚实身板和强悍的低位进攻能力,是最被看好的状元人选。但是,几乎板上钉钉的状元人选却选择了退出选秀重返大学。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在当时却真实地发生了。
如果当时尤因参选,那么极大可能火箭会选尤因,开拓者会选奥拉朱旺,公牛会选鲍维——这并非简单的顺延,而是有相关材料佐证:在得知火箭和开拓者会相继摘走奥拉朱旺和鲍维两个中锋之后,公牛曾经考虑过拿探花签向下交易用更低顺位的选秀权去摘一个中锋——就像老鹰当年向下交易卖掉东契奇去选特雷-杨。
当时联盟里的总经理们太喜欢中锋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翻翻当时的历史情况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名字基本全都是中锋,那些伟大的后卫甚至前锋们则全都不够成功:
*库西,风靡全美但赛场价值不如拉塞尔;
*贝勒,能总决赛单场轰61分但生涯无冠;
*韦斯特,史上唯一的拿了FMVP却输掉总决赛;
*大O,场均三双但有了贾巴尔才能夺冠;
*J博士,风格迷人但有了摩西-马龙才能夺冠;
要知道,那是一个刚刚引入三分线仅仅五年的联盟,大家几乎都不会投三分。那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呢?举个具体的例子你就懂了:拉里-伯德,在三分大赛上狂言“你们都是来争第二的吗”以及“哥不用热身都能击败你们”,并且真的蝉联三分大赛冠军的超级射手,你知道他当时场均投进多少三分吗?
0.3!他平均每三场比赛才投进1个三分。
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想要一个好的中锋了。
开拓者的情况还更加特殊和极端一些。
他们不仅缺中锋,而且外线年轻人已经过剩了:他们不仅有了1979年首轮第12顺位的后卫吉姆-帕克森,更重要的是,他们前一年刚刚选中了后卫“滑翔机”德雷克斯勒。这两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都是后卫。尤其是德雷克斯勒,和乔丹的位置、打法、年龄几乎都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开拓者小前锋位置上有奇奇-范德维奇,大前锋位置上有迈克尔-汤普森——也就是克莱-汤普森的父亲。换言之,他们在四个位置上都有合适的人选。
他们只差一个中锋。他们太想要一个中锋了。
命运也是弄人:他们当时要和火箭抛硬币决定状元签归属。如果抛中了,他们将无悬念地选择奥拉朱旺;但没抛中,他们的榜眼选择成为了至今仍被写文章批评的反面案例。
开拓者太想要一个好中锋,但鲍维是一个足够好的中锋吗?
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从事后的角度来说,鲍维是一个需要我们刻意来科普的名字,这就足以说明他后来的发展实在平平无奇,但是,在当时呢?后来的发展谁也很难预料,但当时他能当选榜眼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吧?
新秀赛季,鲍维场均10.0分8.6板2.7封盖,其中前场篮板2.7。——这些数字看起来还不错,对吧?尤其是对于一个新秀来说。
但看看同届的其他人:
*奥拉朱旺:场均20.6分11.9板2.7封盖,其中前场篮板5.4;
*乔丹:场均28.2分6.5板5.9助攻2.4抢断0.8封盖,新秀赛季直接入选全明星和最佳二阵;
*巴克利:场均14.0分8.6板1.2断1.0帽,第二个赛季暴涨到20+13并入选最佳二阵;
*唯一能和鲍维“作伴”的四号秀萨姆-帕金斯也在第二个赛季打到了场均15.4分;
我们可以说:鲍维从一入行就不太行。
但是,在大学时,他打出过不少精彩的表现,尤其是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比赛中——与奥拉朱旺的直接对话——鲍维疯狂揽下18个篮板,并且造成奥拉朱旺六犯出局。
在当时考察年轻人的过程中,开拓者总经理频频念及那一场比赛,认为鲍维有潜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个子”。那种感觉就有点像一个思想封建的父母看到儿子不大争气时心里念叨着“至少是个男孩”。
但选秀情况又并不是“开拓者想要一个中锋”这么简单。
一方面,鲍维有巨大的伤病隐患;另一方面,乔丹到底有多强也并非一目了然。
“伤病隐患”四个字是每个中锋都绕不开的问题,而鲍维尤甚。他在选秀之前就受过伤。
开拓者对此自然是十分重视的。在选秀之前,开拓者给鲍维安排了非常详尽的体检,体检时间超过七个小时。
体检七个小时——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说明其伤病隐患有多么令人担忧。
期间有个格外惹眼的故事:在体检的其中一个环节,医生敲击鲍维的腿部各处,问他感受如何,鲍维说没什么感觉。许多年后,鲍维对记者坦白“当时其实很痛”。
鲍维欺骗了开拓者?客观上说:是的。
鲍维自己强调:在那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做出同样的事。这也是这个事实的另一面:鲍维骗了开拓者,但这不是主要责任,在整个医学体检中主观问询只是微小的一部分,没有哪个球队会把体检报告建立在球员的自己主观汇报上。开拓者以及该医疗机构就是搞砸了这次体检。
如今,鲍维常常会对别人澄清:他不是“奥登”——奥登整个生涯只打了三个赛季、总计只打了105场比赛,但鲍维在联盟里打了十年,总计打了五百多场比赛,平均每个赛季能出勤51场,有六个赛季出勤60场以上,鲍维的出勤率要好的多。
不过不知道鲍维有没有想过:这对于自我辩护似乎意义不大,因为这等于是在说“鲍维不是被伤病毁掉的——他只是单纯的‘菜’。”
与此同时,乔丹身上也有一层迷雾。
乔丹很强,但乔丹究竟有多强?他是有点强、挺强、很强、还是超级无敌强?
主观上看,乔丹已经展现出了除了投篮能力之外他后来征服全世界时所展现的一切:出色的身体天赋、运球极其敏捷、超级大心脏和杀手本能(甚至在NCAA总决赛投中绝杀)。他已经拿了NCAA冠军,也已经拿了奥运金牌。
当时执教美国男篮的教练鲍勃-奈特还恰好是开拓者总经理的好朋友,当时奈特教练极力劝说自己的好朋友去选乔丹。当听到开拓者总经理说球队需要一个中锋的时候,奈特激情直言:“那就让乔丹去打中锋!”
更有趣的是:开拓者队内的球员们也都希望选乔丹。当开拓者在顾虑乔丹和德雷克斯勒位置冲突的时候,德雷克斯勒本人公开表示球队应该选乔丹。另一位队友迈克尔-汤普森更是对记者说:“(球队实在需要中锋的话)我可以打中锋……如果我们有了乔丹和德雷克斯勒,我们就会拥有史上最强的后场组合。”
事实证明:克莱的父亲着实高瞻远瞩。他不仅预言到了乔丹和德雷克斯勒未来的成就,还无意中预言了几十年后的“小球”风潮。并且我们也看到了,他亲手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日后“小球”风潮中浓墨重彩的一个名字。
然而客观上,乔丹的各方面数据表现都并不那么突出。无论是在北卡还是在奥运会赛场,他的角色和表现都没有那么突出。大嘴巴的巴克利就对记者说:“我在1984年奥运选拔会上认识了乔丹。我没想到他日后会那么出色。他当时是挺强的,但也没有遥遥领先于其他人。”
一个在NBA新秀赛季就场均28分6助2断1帽的人会在几个月前没有明显领先别人?
但如果你去翻数据记录,你会发现巴克利并没有说谎。在北卡,乔丹场均只有17分2助攻,这实在太不起眼了。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乔丹太无私了。
等一下,乔丹、无私?世界上还有比这两个词距离更远的词么?那个会把每个队友都骂得狗血淋头一无是处并在球场上包办球队绝大部分投篮出手拿下十个得分王的人“太无私了”?
是的,在北卡,乔丹非常无私,并且不是“喜欢传球”的那种“普通的”无私,而是把自己完全当作角色球员来打球的“无我的”无私,就像东契奇在场上居然只干DFS的活儿一样。而众所周知,在北卡的岁月是乔丹最为怀念的岁月,他喜欢那时的篮球的样子(至于为什么进入联盟之后他性情大变,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北卡,迪恩-史密斯教练给乔丹打造了一个理想国,教会了他何为理想的篮球。但同时,恰恰是他,使得乔丹的数据太过平庸,人们无法直观地知道他究竟强到什么程度。
开拓者总裁事后说:“没有任何一个NBA高管和任何一家媒体对我们选鲍维提出任何异议。”
也许是的,但如果仔细观察当时的言论,人们的看法和偏好倾向其实显而易见。
当鲍维被选中的时候,主持人和解说语调平平,说鲍维“坚强”、“有克服逆境的韧性”、“伤病风险可控”;而当乔丹被选中的时候,两个人像自己被选中一样激动,说乔丹“无与伦比的得分手”、“不可多得的篮球天才”、“绝对不能错过的选择”。
没人公开反对开拓者的选择,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更喜欢乔丹。这就是旁观与做决定的区别。一如每个媒体人和球迷都更喜欢东契奇,甚至都说他是篮球天才,但大家也都支持太阳用状元签选艾顿,因为乔丹和东契奇意味着不确定性,没人愿意承担责任,每个人都害怕成为尼克-科里森——在另一个意义上。
在鲍维的名字被念出时,开拓者总裁和总经理的表情一脸严肃。著名写手比尔-西蒙斯称之为:他们仿佛就是在说“我可千万不要搞砸了这次选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也不那么确定,他们害怕结果。
作为对比,当今年开拓者出人意料地跳选杨瀚森之后,如今的总经理克罗宁在被问到这个选择时顿时眉飞色舞,仿佛在说“你终于问到了我已经等不及要好好向你解释和炫耀一番了”——他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信。
除了十年一遇的超级天才之外,99%的选秀选择都是充满迷雾的。1984年选秀大年,火箭选了一个状元中锋,开拓者搞砸了一个榜眼签,公牛拿到了一个得分天才;2018年选秀大年,太阳选了一个状元中锋,国王搞砸了一个榜眼签,独行侠拿到了一个得分天才。
看起来就像人们从来都没有吸取教训,但谁也想不到东契奇被交易了而特雷-杨还没有。
开拓者搞砸了一次选秀,和大多数球队的大多数选择一样,只是不幸,他们错过的那个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有趣的是,就在那年的前一年,1983年选秀大会,开拓者和公牛的选秀顺位也是相邻的,只是那一次,公牛是前一位第13顺位,开拓者是后一位第14顺位。
公牛队在第13顺位选了一个后卫,恩尼斯-沃特利,生涯场均得分只有5分,在公牛只打了两年就被卖掉了;开拓者在第14顺位选了一个后卫,那个仅仅14顺位的家伙成为了那一届最好的球员——他就是使开拓者在一年后因为位置冲突而没选乔丹的德雷克斯勒。
也许,这就是造化弄人。
也许,开拓者就是更擅长选乐透边缘的顺位?

